及时发声!主流媒体扛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普责任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0-05-11 11:44: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正常社会秩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坚决消除。2020年春节前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积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激发正能量,传播科学防控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主流媒体特别是科技媒体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快速反应 及时发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会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起公众高度警觉,由此带来的恐慌、焦虑、猜疑、盲从、谣言等问题会一波接一波,从而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并严重影响事件的控制和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对公众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主流媒体必须快速作出反应,及时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提升防控科学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压舱石”和“定海针”作用,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在武汉,面对骤然而至的“封城”,市民忧心忡忡,《武汉科技报》迅速制作上线针对疫情防控的网络科普知识有奖竞答小程序,及时普及相关知识疏导民众情绪。紧接着,该小程序经湖北省各媒体和全国各科技报推介后,参与人次超过300万,强有力地发挥了科技媒体科普影响力和舆论引导阵地作用。随后,《科学导报》《山西科技报》《重庆科技报》等全国20余家科技媒体及时发声,迅速推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抗疫特刊和专栏、专版,全力以赴进行疫情科学防控宣传教育,有力引导社会舆论,疏导情绪,增强大众信心。

比如,《科学导报》先后推出两期“战疫”特刊,从传达中央精神、专家解读疫情、抗疫一线报告,到防护科学认知篇、居家生活篇、出行指南篇、工作区域篇、科普新知篇、心理疏导篇、公共场所篇、公益广告篇等多个方面进行权威解读、理性引导,随后又陆续推出40余块“战疫”专版,报道一线科技抗疫故事、传递抗疫科研最新进展,并累计刊出20余篇相关评论,化解大众焦虑,提振抗疫信心,收到良好宣传效果。再如,《湖南科技报》紧急策划出版“抗疫情 保春耕 稳生产”抗疫专刊,连夜加印20万份下发基层一线,成为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宣传全民抗疫权威应手资料。

主流媒体在公众心目中是情绪“主心骨”,紧急状况下及时给群众提供权威、科学、贴心的科普服务,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媒体的责任。尤其是科技媒体,必须迅速反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启动应急科普程序,及时加强与相关领域权威部门和科技工作者联系,全方位、多角度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科学防控措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考验面前切实履责,坚决担当。

全媒联动 精准推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广泛性、复杂性、变化性等特点,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创新传播方式,注重引导效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媒体舆论引导也更加复杂、艰巨。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中,主流媒体在精心经营好传统传播方式的同时,要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形成全媒体联动格局,加大公众和社会急需科学知识的供给力度,精准推送,有效传播,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给社会拉下“减压闸”。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拥有三报八刊的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发挥专业优势,一边策划出版所属报刊疫情防控特刊,紧急加印后向全省各地发放,一边迅速制作推出一系列全媒体抗疫科普产品。在“山西科普”“科学之春”“我们爱科学”等微信公众号推送1000余篇防疫科普文章,累计阅读量近100万,读者纷纷留言评论;陆续推出6个系列公众预防指南H5海报;制作印刷10个系列科学防疫科普挂图,并张贴于全省各地社区、乡村;摄制发布系列防疫科普微视频78期,让公众边看动画、视频边学防疫知识;在遍布全省的1000多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平台开通疫情防护知识栏目,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联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展疫情防护实时在线救助活动,通过互联网问诊方式,为公众免费提供网上医疗问诊服务;组织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识网络竞赛答题活动,知识点传播数达到160万,参与活动人次近20万。

《江苏科技报》通过人民网江苏频道、公众科技网、苏科家园、科学传播在线、南京地铁电视屏等媒介,仅开始的两周时间就累计发布482条疫情科普信息和视频,阅读量达315万人次。《上海科技报》将最新防治科普视频精准推送到所有科普盒子上,仅智慧科普盒子10天时间就推送疫情权威科普内容近1000条、播放200多万次。《青海藏文科技报》《青海科技报》和“藏地科普”微信公众号、“科学生活”手机报先后采编刊发藏、汉文防疫科普稿件300多条,融媒体平台阅读量超过20万人次;制作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电子图册》在“藏地科普”推送后,全省众多单位下载应用,还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纳推送,得到读者广泛好评。

在复杂、多变的疫情面前,主流媒体只有不断通过创新传播方式,统筹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形成全媒体联动的点对点传播格局,及时、客观、真实地对疫情发展状况进行报道,加大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指导公众科学防护,满足群众对信息的渴求,才能尽职履行好媒体的社会责任。

设置议程 抓好选题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共存的公众舆论,对事态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利是弊,取决于有效的引导。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凶猛,传播快速,传染性强,感染广泛,公众产生焦虑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主流媒体在进行引导时,要依据事态发展状况和正确社会意识形态,做好公众防控知识需求议程设置,抓好科普知识传播选题策划,让科学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比如,冬春季是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高发季,疫情前期许多人都疑惑地问:如果出现了咳嗽、发热症状,要不要去医院?去了有交叉感染风险,不去是否会延误治疗时机?《科技日报》及时策划《发烧咳嗽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选题,邀请北京两位拥有新冠肺炎诊治经验的一线专家,1月31日通过新媒体“追问新冠肺炎”专栏,从专业角度明确告知公众:流行病接触史才是关键,体温37.8℃是硬指标,引导舆论科学对待疫情。到3月底,这一专栏刊发公众关切的疫情话题稿件40篇,阅读量达200万+。

同时,《科技日报》在2月和3月两个月连续8周40期的报纸上开设抗疫专版、专栏,设置了《新型肺炎16个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成效初显》《睡不好、吃不下、坐立不安、疑神疑鬼 别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绪》《非典主要感染青壮年、新冠主要传染中老年 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面对这些谣言,你的“科学免疫力”扛住了吗》《体内病毒已清除,对他人无危害,专家表示——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正常生活没问题》等近100个抗疫科研进展、防控知识、释疑解惑和破除传言、谣言方面的科普议题,关注公众疑虑与担忧,直面各种传言和谣言,采访专业领域权威人士,向群众传播由权威发声的科学解读,正确引导舆论,提振抗疫信心。

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时,报道选题一定要贴近群众生活,紧密围绕广大公众的科普急需,直面各种疑惑和传言、谣言,并充分发挥权威科学家的作用,“单渠道”采访科普信息,借助权威专家答疑解惑,一锤定音。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普议程,因涉及医学专业,报道中会遇到不少生涩难懂的专业性词汇,如果直接拿来引用,公众就会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起不到科普作用。所以,媒体的科普报道,既要严谨科学、务求真实准确,又要善于运用老百姓信得过、听得懂、看得明的科普话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析问题,表达观点。

(作者单位:科学导报社)

 

相关关键词: 主流媒体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媒介管家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56 26 62 3 @qq.com
客服qq: 5 6 2 6 6 2 3
邮箱联系:291 323 6@qq.com 京ICP备12018864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