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范文分享篇:怎么写好新闻评论?

来源: 软文管家 2022-05-16 08:46:07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新闻评论怎么写?新闻评论含义通过小编之前的文章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要想写好新闻评论,不仅要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格式,还要多看最新的新闻评论范文,接下来小编跟大家分享2021新闻评论范文800字。

2021新闻评论范文800字主题之抗洪救灾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天灾,不期而遇。7.20,让郑州成为一片汪洋。之后,新乡紧随其后,河水漫灌。网上到处是受灾的场面,充斥我们的眼眶,在不断挑起我们脆弱的神经,心绪,在不断牵扯,泪水,在眼眶打转。

看着网上的景象,镇平人民坐不住了,他们振臂高呼,“要去前线,要去帮助受灾的老乡。”一时间,响应者众,顷刻,便汇成一股温暖的海洋。捐款,捐物,兑人,兑车,一股股爱心力量,迅速整装。

7月21日,镇平蓝天救援队、镇平水上救援队带着车辆、冲锋舟等率先出发,赶到郑州,第一时间,参与救援。

7月22日,镇平嘉豪珠宝公司组织十余辆越野车、旅行车、卡车带着物资,赶到郑州,参与救援。他们发挥越野车底盘高的优势,把一辆辆抛锚的小汽车托离低洼地带,腾出了救援通道,并把一群群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7月23日,镇平微爱公益协会把一卡车救灾物资送到了郑州,在豫宛商会镇平分会老乡的帮助下,把物资卸到了受灾的地方。

7月26日,镇平自行车运动协会、镇平冬泳协会、镇平新联会同志们把一大卡车物资送到了新乡。

7月26日,镇平微爱公益协会把第二批捐助的物资送到了近处同样受灾的淅川县金河镇。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当我把这两路人马刚送走,刚发完朋友圈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一位大姐说“你们走没,我现在送去2万元。”另一位大姐说“我们刚刚筹集1万多元,现在送过去……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这几天,电话、微信不断,都是询问捐款捐物事宜。这几天,朋友圈里,晒出来的都是救灾的景场。这几天,玉乡大地的媒体上,朋友们的话题上,基本上都是说的救灾的情况。这几天,玉乡大地,爱心荡漾,一股股暖流回旋在人们的心房。

就在刚刚,还有微信朋友在问“发电机、抽水机在哪里购买?”“我们把钱直接打到对方账号上咋样?”。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这些平凡的举动,这些涓涓细流,不正是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吗?他们其实离我们不远,他们就在我们身旁。文明的玉乡,春潮激荡。文明的玉乡人,把爱意播撒在中原大地上!

2021新闻评论范文800字主题之:纪念袁隆平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2021年5月22日,家喻户晓的“杂交水稻之父”,感动中国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国士千古,国人悲恸。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禾下乘凉”,一个多么美丽浪漫又令人向往的梦想!梦想的种子一旦发芽,用奋斗浇灌,就会焕发出生长的蓬勃伟力。而今,泱泱华夏,遍地是“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丰收景象。如今的“杂交水稻”,个头早已超出了他的身高,“禾下乘凉”渐行渐近。从“超级稻”走向“海水稻”,不仅实现了亩产3000斤的产量增长,而且实现了从传统“水田”种到海滩、戈壁的扩张。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因为一个人,泪湿一座城。在长沙,所有的车一齐停车让路鸣笛,满街群众追着灵车的队伍高呼“一路走好”;在袁老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无数群众结伴去寻觅他曾经走过的足迹;有人摆放三束水稻,用他留给人民的馈赠和他一生最关心的东西为其送别;还有00后小伙深情悼念袁隆平,“我只追对国家有贡献的明星”。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斯人已去,最好的缅怀是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想想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天灾”,还有那些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粮食问题”一刻也不能轻视。

斯人已去,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当我们收获麦浪滚滚、稻香阵阵、炊烟缕缕的温馨和幸福时,请别忘记和孩子续说“禾下乘凉”的故事。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这是用信念和奋斗写成的故事。“除非看不见了,走不动了,否则会一直干下去。”这就是袁隆平,一生只为一个梦想,一生只做一件事,农业报国,胸怀世界。他不喜欢被尊称“袁老”,更喜欢被叫“袁老师”。他以“80后”的心态和状态和“80后”的年轻人一起工作和研究;过完90岁生日,他就改口自己是“90后”。这就是袁隆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这是用实践和汗水写成的故事。“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水稻。”他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根深深的扎进泥土中。从参加工作开始,只要田里有稻子,他每天都下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正是在屡败屡试中,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让“禾下乘凉”的梦想渐行渐近。

软文发稿网(www.ruanwen.com.cn)自助投放软文平台了解到,民以食为天。一个以解决天下人的温饱为终生梦想和追求的人,一定会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禾下乘凉”的故事,必将代代相传,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中的时代经典。

 

相关关键词: 新闻评论范文 新闻评论怎么写 软文发稿 软文平台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Copyright © 2013-2019  媒介管家软文推广平台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56 26 62 3 @qq.com
客服qq: 5 6 2 6 6 2 3
邮箱联系:291 323 6@qq.com 京ICP备12018864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