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
一个壁垒。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