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广告创意文案80%靠脚20%靠头脑,这句话不是我讲的,而是一位著名的营销大师讲的。
最近接到一个旅游行业的客户网络推广的案子,在推广文案的策划上很是苦恼,前前后后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出了一个单页面文案。加深了我对上面那句话的理解。
我周围有很多网络推广服务的从业者,在网络推广的落地页上一直在下功夫,可是大家在落地的文案上也一直以来比较苦恼。尤其是从2017年随着信息里广告的崛起,对好文案的需求日益旺盛。好的点击率和转化率,除了对流量准确度有要求,对于文案的质量也有要求。
回想前几年我们在落地页文案上大致的逻辑演变过程是这样:
早期流量红利期,所有流量全部导入企业的网站首页:
伴随着竞争主体的激烈,根据关键词分类流量导入企业网站的不同页面,例如,直接导入产品页面;
伴随着网民浏览行为的变化,尤其是移动时代初期,流量导入的页面调整为长页面及分页面的长页面;
信息流广告开始后,除了保持上面的基本特征外,根据人群画像分别制作不动的落地页面,而且还得经常换;
但是我发现,无论采取哪种落地页的导流方式,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给网民看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文案。文案又是谁输出,怎么输出的能?情况是这个样子:
一、客户给图片文字素材,我们编辑文案。
二、客户直接把文案给到,我们上传。
三、客户啥也不给,扔一个其他网站的案例过来,调整一下。
四、我们自己收集图片和文字素材,编辑好发给客户看。
这些方式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点击率转化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就拿最近刚接到的客户也是一样,先给了我们一批旅游线路的图片文字介绍素材,我们制作了个页面就传上去了。效果几乎为0.
大家商量了一下,改成了一个攻略和游记的旅游问答形式的页面,效果就好多了。毕竟,这样的形式让网民看来更具可看性。然而,我还是不满意。因为,细节不够,温度不够。我们可以这样做,别人也可以这样做,哪里还有创意,就像大家都拿到西红柿和鸡蛋,都会做西红柿炒鸡蛋,唯一的区别是西红柿和鸡蛋多少,口味是咸还是淡,但终究是西红柿炒鸡蛋,没有本质的变化。如果手里有黄瓜,就变成黄瓜炒蛋了。所以,原始素材的采集问题要解决。
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原始素材问题和细节及温度的,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开头的第一句话“好的创意文案80%靠脚20%靠头脑”。我做了个决定,让文案编辑和美工直接去旅游,就是这条线路,收集素材,留意细节。
他们回来后,大家讨论了一番,很快就输出了一份让我满意的文案,有细节,有温度,让我看着就有冲动去玩儿一趟。新的文案上线后,立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等广告预算下,更高的点击率,更多的客户成交。
然而,我的问题又来了。虽然现在有新菜了,持久了依然会腻。到那个时候,他们是不是还要再去旅游体验一番呢,即使去了,相同的线路,他们可能会有新东西出来,但是次数多了,估计也就没有新东西了。况且,这个成本也很高的。怎么办?
既然,这个问题本身是同样线路同样的人导致的瓶颈,旅游线路不变的话,换人去体验不就行啦?一阵窃喜。但是成本高呀,客户多了,线路多了,人手也不够呀。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成本低,又能够保持线路体验文案素材输出的及时性、差异化和数量?
这是我又想起了开始的那句话“好的广告创意文案80%靠脚20%靠脑”,这个“脚”的意思是要最大程度的靠近用户靠近产品,对于旅游线路来说,游客本身最靠近产品,如果游客能够给我直接输出素材,不就解决了上面这个问题吗?呵呵,看来可行。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客户愿意向我提供旅游线路素材的问题了,而且是有质量的素材。
好吧,针对这个线路的游客开展一次旅行游记创作大赛的想法就产生了。游客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分享后还可以裂变继续传播,原汁原味的素材,稍加调味,不同菜就上来了。好的网络文案就源源不断了。
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得一个月后才能给出答案,下次在说。
总之,这样一句80%靠脚20%靠脑,给我的启发,首先是要靠近,靠近产品,靠近用户,靠近场景,再有是组织方式。人群画像再精准,也只能解决流量细分的问题,只有好的文案才能够解决转化的问题。